
立即查看

立即引荐

立即监控
立即查看
立即引荐
立即监控
尊敬的陈燕、李勇委员:
两位委员提出的《完善我市二手车出口配套服务体系,加快行业发展》(****点击查看)已收悉。我局高度重视,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,按建议所涉及内容,****点击查看商务局国际经贸与文化出口促进科牵头办理。感谢两位委员对我市二手车出口贸易的关心支持!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。
自2023年获批成为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以来,我局牢牢将二手车出口作为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。依托成渝地区**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区位优势,积极对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市场需求,推动二手车出口业务从无到有、由点到面逐步拓展,初步形成政策支撑、企业主导、服务配套的出口生态。
一、聚力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体系,厚植产业发展动能
围绕“强主体、拓市场”核心目标,构建多维度支持保障机制,推动出口龙头企业提质壮大。一是强化主体培育支撑。创新搭建“国企+民企”协同**平台,通过国企**优势缓解民企垫资压力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;针对企业融资痛点,****点击查看分行、****点击查看商务局等部门成功指导新业汽车申报“天府外贸贷”,尽可能减轻企业资金压力;指导**区出台《服务业奖补扶持办法》,对达标外贸企业(含二手车出口企业)实施阶梯式奖补,真金**提振企业发展信心;积极争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90万元,定向支持二手车出口优势培育。二是支持企业拓展市场。助力新业汽车在俄罗斯莫****点击查看中心,完善本地化服务网络;支持新业汽车、泽西名车等重点企业参加俄罗斯汽配展等国际性展会,强化品牌海外曝光;指导企业利用抖音、云看车等平台开展直播看车、线上验车等新业态,突破地域限制触达全球客户;聚焦市场多元化战略,重点深耕南美洲核心市场,同步探索东南亚、非洲等潜力市场,全面拓宽销售渠道。
二、深化政策指导服务,精准赋能企业发展
坚持“政策宣传+企业赋能”双轮驱动,构建全链条精准服务体系,切实解决企业痛点难点。一是强化政策宣贯与风险化解。通过专题培训会、企业走访等形式,广泛宣传“川行天下”市场拓展、中信保****点击查看银行融资支持等政策,全面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;针对俄罗斯市场收汇难题,****点击查看银行****点击查看银行专家开展“一对一”专项调研并提供解决路径,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;组织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规范、涉外法律服务、汇率避险等专题培训12场,覆盖企业超50家次。二是全力支持企业赋能升级。优化涉外服务流程,提供对外投资和外贸进出口“一站式”服务,高效协助企业为海外客户、**伙伴及技术专家申领来华商务邀请函;开展电商技能专题培训,引导德利、普众等40余家汽车企业开通电商平台,推动传统贸易向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模式转型升级。
三、健全服务体系建设,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
以完善二手车出口服务链条为核心,强化**整合与协同联动,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。一是助力企业优化运营模式。组织二手车出口企业赴****点击查看**公司及****点击查看基地,学习先进运营模式与成功经验,为本地企业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;积极申报四****点击查看工作站,通过专业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外贸人才输送、政策咨询、风险应对等全周期服务。二是构建全链条配套服务。采用“本土培育+外部引进”模式,重点培育二手车出口交易、物流、通关、维修、改装、整备、检测、质保与评估等上下游配套服务体系,逐步补齐产业链短板;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**整合,推动出口企业优化扩容,加速形成“龙头引领、配套完善、协同发展”的产业生态。
四、严抓行业监管机制,规范市场健康运行
坚持“放管结合、以管促活”,构建“准入规范—交易监管—投诉处置”全流程监管体系,切实维护市场秩序。一是严格市场主体准入。全面落实市场主体准入制度,加强二手车经营主体资质审查,重点打击无照经营、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。截至目前,我市名称含“二手车”的企业75家,经营范围含“二手车”的企业777家,含“二手车交易市场”的企业306家,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。二是强化交易秩序监管。针对虚假宣传、信息不透明等突出问题,督促经营者如实告知车辆事故情况、里程数等关键信息,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;加强二手车交易格式合同监督检查,重点审查“霸王条款”等不公平内容,积极推广使用《二手车买卖合同(示范文本)》,规范经营行为;开展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部门联合抽查,对市场主体登记事项、公示信息、经营场所等进行全面检查,2024-2025年共检查二手车相关经营主体26家,审查合同文本12份,1家企业因信息公示不实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三是高效处置消费投诉。畅通12315、12345等投诉举报渠道,建立“接诉即办、限时办结”工作机制,今年以来共受理二手车虚假或隐瞒车况、定金纠纷、车辆质量等相关投诉举报14件,办结率100%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.2万元,市场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五、夯实人才保障机制,筑牢产业发展根基
坚持“招引+培育”双轨并行,构建多层次、多渠道的人才保障体系,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一是优化人才招引机制。制定《关于收集2025年“**知名高校春招行”人才需求信息的通知》,全面收集全市111家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,梳理形成333个岗位需求清单,编制《**市2025年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》(电子版),并通过院校就业网、官方微信、**人事考试网等平台广泛发布;举办2025年**知名高校春招行—****点击查看大学专场招聘活动,组织200****点击查看事业单位参与,共收到简历2619份,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17人,人才招引成效显著。二是完善人才培育体系。深化校企**,推动**职校与兆祥车业共建“校中厂”,实现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;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,****点击查看学院开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,对接产业升级需求;强化中高职衔接培养,与****点击查看学院建立**关系,打通“中职—高职”升学通道。目前,我市7****点击查看学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、汽车制造与检测、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等专业,年均培养汽车类专业人才700余名,为产业发展输送稳定的技能型人才。
下一步,我局将持续加强与企业、院校、部门的协同联动,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;诚挚欢迎委员继续监督指导,共同推动我市二手车出口成为**“双循环”发展标杆!